多囊肾(Poly-cystic Kidney Disease),简称PKD,是猫的一种遗传性疾病。患病猫的肾脏被数百个包囊,或者说“水泡”充斥,造成肿大,并随着时间丧失机能。这些“水泡”除了会出现在外层(肾皮质),一样能危害肾脏的内层(肾髓质),双肾皆然。水泡与肾小管相连,被液体充的越来越大,进而让肾脏肿大。为肾小球供血的血管被水泡挤压,血流量不足使细胞缺氧,察觉到供血不足的肾脏会启动RAAS系统,加速液体潴留,产生高血压。此外,不断扩张的“水泡”会影响肾收集系统,造成尿液停滞在肾脏里,有时会造成肾结石。肾脏结构被“水泡破坏”,可能导致腰痛、血尿,随着时间,越来越多的肾小球被影响,肾脏会出现机能不足,最终肾衰竭。

 

所有携带有PKD基因的猫必然发病,没有侥幸,但发病有早晚轻重快慢之分。患有多囊肾的猫在出生之时肾脏中就已经存在这些“水泡”,只不过非常微小(≤1mm)不易察觉。水泡随着时间不断变大、增多。如果病情发展的快,则3岁左右就会发病,如果病情发展较慢,则可能5-7岁,甚至10岁发病;平均发病年龄一般为7岁,这里发病是指出现肾机能不足即肾功能障碍的情况。

 

发病原因

 

多囊肾病是单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异常的结果。每一只携带异常基因的猫都会患上PKD。所有携带PKD基因的猫,即使是那些只有几个小囊肿或没有临床症状的猫,与一只未受影响的健康猫交配,也会将遗传缺陷遗传给它的小猫。换句话说,一只猫只需要父母中的一方受到PKD的影响,就可以遗传异常基因并影响自己,因此患有多囊肾的猫建议不进行繁育。

 

遗传机理

 

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意味着一只猫只需要一个PKD基因即可患上这种疾病。猫可以从父母一方或双方继承PKD基因。如果一只猫有一个PKD基因,那么它就被称为“杂合型”猫,如果这只猫有两个PKD基因,那么它就被称为“纯合型”猫。如果一只杂合型猫与一只没有PKD基因的猫交配,通常有一半的后代会有PKD。在两只杂合子猫交配时,大约有3/4的后代会有PKD。一只纯合子猫与任何一只猫交配都会导致所有后代都有PKD,因为所有后代都会获得PKD基因。

 

症状

 

尽管患有多囊肾病(PKD)的小猫出生时肾脏异常,但通常直到猫3-10岁才会出现这种疾病的迹象。然而,一些受到严重影响的小猫可能会在两个月大之前死亡。患有多囊肾病的小猫的肾脏含有小囊肿,随着猫的年龄增长,囊肿变得越来越大,随着肾脏变得更加囊性,正常的肾脏组织丢失,肾脏无法正常运作。当肾脏不能再满足身体的需求时,就会发生肾功能衰竭。

1. 肾衰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:

l排尿习惯的改变,例如排尿过多(多尿)

l饮水量增加(多饮)

l食欲下降

l沉郁无精打采

l体重下降

l被毛粗乱

2. 猫也可能有其他症状:

l呕吐或腹泻,可能带血,也可能不带血

l共济失调

l神经系统症状,如癫痫发作或失明

l贫血和由此导致的虚弱

l高血压

 

诊断

 

诊断基于品种、病史、临床症状、血液和尿液检测、基因检测和肾脏超声评估。特殊的射线照相染色研究也可用于某些情况。

 

肾衰竭通常是通过尿液分析和血清生化检查来诊断的。导致肾衰竭的可能原因有很多。为了确定受影响的猫是否患有多囊肾病,通常会进行超声波检查。触诊时,肾脏可能会感到肿大,形状不规则。DNA基因检测可以确定哪些猫可能是多囊肾病的携带者。

 

在动物出现任何疾病迹象之前,超声波也可以用来识别肾脏中的囊肿,即使是在一些年仅六周大的小猫身上也是如此。使用超声诊断10月龄小猫PKD的准确率为98%。

 

预防与治疗

 

猫多囊肾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,治愈是不可能的。它是缓慢进行和不可逆转的。,因为这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与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猫相似。特殊的饮食、液体疗法以及减少恶心、呕吐和阻止磷吸收的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肾衰竭的症状。多囊肾有两种致病基因,PKD1、PKD2基因,分别产生一种蛋白质——Polycystin1和Polycystin2,如果基因有问题,会导致钙离子进入细胞障碍,进而形成囊肿。目前已经有实验室基因检测筛查的方式,但医院比较少。如果是波斯猫及相关猫种的饲主,一定要提早确诊是否为多囊肾,进而采取医疗方式和饮食控制来减缓PKD的进程。

1. 定时复查

至少一年2次,每隔4~6个月,检查项目以肾脏指标、B超、尿检、血常规、血压等为主,指标异常应进行相应治疗。

2. 控制蛋白质

饮食摄入优质的易吸收的蛋白质,并非高蛋白就会增加肾脏负担,需要的是优质蛋白。

3. 控制磷

降低血清中磷的浓度。

4. 控制热量

鼠类实验减少约10%左右的热量摄入就能产生减缓多囊肾恶化速度的效果,也许对猫有相同效果。

5. 切勿一确诊肾病就使用肾脏处方粮!!!

使用肾脏处方粮合适时机为肌酐值240-440umol/L或出现临尿毒症时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使用处方粮对早期肾衰有益,反而可能有害。

6. 并发疾病治疗

如引起子宫囊肿应尽早绝育。

7. 手术治疗

超声引导下囊肿引流虽不能减缓疾病发展进程,但可以减轻不适感。